风寒不全在表,未全入里者,皆可用。且汗为心液,如汗多亡阳,岂独亡坎中之阳,而不涉离中之阳耶?
此厥阴之下药,所以下无形之邪也。 以二症相较∶阳浮见寒之轻,浮紧见寒之重;汗出见寒之轻,不汗出见寒之重;啬啬淅淅见风寒之轻,翕翕见发热之轻,发热恶寒。
若脉浮而大,是阳中见阳,此两阳合明之脉。正以合中见泾渭之清浊,此扼要法也。
桂枝为君,独任甘草为佐,去姜之辛散、枣之泥滞,并不用芍药,不藉其酸收,且不欲其苦泄,甘温相得,气血和而悸自平。五六日又少阴发病之期,若谓阴不得有汗,则少阴亡阳,亦有反汗出者。
在阳明地面,则陈师鞠旅,可背城一战,取胜须臾。观温病名篇,亦称评热病论,其义可知矣。
故初得之而反发热,与八九日而一身手足尽热者,是少阴阳邪侵及太阳地面也;自利纯清水,心下痛,口燥舌干者,少阴阳邪侵阳明地面也。若脉浮而数,按之不芤,此人本不虚。